<rt id="15nrh"></rt>
    1. <cite id="15nrh"></cite>
        <rt id="15nrh"></rt>
        文章
        你現在所在的位置: 健康資訊 > 中醫 >

        多囊卵巢綜合征癥 中醫治法詳解

        http://www.erinstocks.com  2011-01-14 13:25:12  中華中醫藥網  編輯:孫立秋

            多囊卵巢綜合征是一種生殖功能障礙與糖代謝異常并存的內分泌紊亂綜合征。以持續性無排卵、高雄激素血癥、胰島素抵抗為其重要特征。生育期婦女發病率為5%~10%。

          該病屬中醫學“閉經”、“月經失調”、“崩漏”、“不孕”等范疇。

          辨證論治

          1.腎虛 

          [證候]  月經后期,量少,色淡,質稀,漸至閉經,或月經周期紊亂,經量多或淋瀝不凈;或婚久不孕,或頭暈耳鳴,腰膝酸軟,形寒肢冷,大便不實,性欲淡漠,多毛;舌淡,苔白,脈細無力。

          [治法方藥] 補腎調沖任。右歸丸加減。

          2.痰濕阻滯

          [證候]  經行延后,經量少,色淡,質黏膩,甚或閉經,或婚久不孕,或帶下量多,頭暈頭重,胸悶泛惡,四肢倦怠,形體肥胖,多毛;苔白膩,脈滑或濡。

          [治法方藥]  燥濕化痰,活血調經。蒼附導痰丸合佛手散加減。

          3.肝經郁熱

          [證候]  閉經,或月經稀發,量少,或先后無定期,或崩漏,婚久不孕;形體肥胖壯實,毛發濃密,面部痤瘡,經前乳房、胸脅脹痛,或有溢乳,口干喜冷飲,大便秘結;舌紅,苔薄黃,脈弦數。

          [治法方藥] 疏肝解郁,清熱瀉火。丹梔逍遙散加減。

          4.氣滯血瘀

          [證候]  月經延后,量少不暢,色暗紅,質稠或有血塊,漸至經閉;或經行腹痛,拒按,或婚后不孕,精神抑郁,胸脅脹滿;舌質暗紫,或舌邊尖有瘀點,脈沉弦或沉澀。

          [治法方藥]  行氣活血,化瘀通經。膈下逐瘀湯加減。

          經驗方

          1.補腎化痰湯

          [藥物組成]  炒當歸、赤白芍、淮山藥、山萸肉各10克,熟地黃12克,牡丹皮、茯苓各9克,川斷、菟絲子、廣郁金各10克,貝母、廣陳皮各6克,制蒼術12克。

          [適應證] 腎虛痰濕型多囊卵巢綜合征。

          [用法用量]  水煎分服,每日一劑。

          2.葛秦生驗方

          [藥物組成]  柴胡、赤芍、白芍、澤蘭、益母草、劉寄奴、生蒲黃、牛膝、菟絲子、枸杞子、肉蓯蓉、仙茅、仙靈脾各9克,雞血藤、女貞子、覆盆子各15克。

          [適應證]  用于腎虛兼夾瘀血型之多囊卵巢綜合征。

          [用法用量]  每日一劑,水煎分服。無月經周期者服3劑,停6天,每月服9劑;有周期者經期服3劑,周期第12~13天再服3劑。

          3.益坤丸

          [藥物組成]  法半夏、石菖蒲、神曲、茯苓、陳皮、菟絲子、枸杞子、仙靈脾、益母草、澤蘭、雞血藤、蒲黃、香附。

          [適應證]  多囊卵巢綜合征。

          [用法用量]  制為膠囊,每粒0.4克,每日兩次,每次5粒,30日為一療程。

          4.化痰通經方

          [藥物組成]  當歸、丹參、川芎、石菖蒲、半夏、膽南星、夏枯草、巴戟天、續斷、仙靈脾。隨證加減。

          [適應證]腎虛痰濕型之多囊卵巢綜合征。

          [用法用量]  每日一劑,水煎分服。

          適宜技術

         。ㄒ唬針灸

          1.體針

          (1)針刺促排卵:在月經周期第14天開始,針刺關元、中極、子宮、三陰交。每日一次,共3次,每次留針30分鐘,平補平瀉。

          (2)針刺促排卵:取關元、中極、子宮、三陰交等穴。一般在月經中期開始,每日一次,連續3天,每次留針20分鐘,之后觀察7~10天。若肥胖者,可加豐隆穴、脾俞穴;若腰酸者,加腎俞穴、氣海穴。

          (3)針刺

          肝腎虧虛、痰濕阻滯證:取肝俞、腎俞、關元、足三里、豐隆、照海為主穴。配穴:頭暈耳鳴配懸鐘、太溪;腹痛配大赫、氣海穴。針刺行平補平瀉法。

          脾腎陽虛、痰濕阻滯證:取脾俞、腎俞、足三里、合谷、三陰交、豐隆為主穴。配穴:白帶清稀量多配次髂;小腹冷痛灸關元、中極。針刺行補法為主,并可加灸。

          肝經郁火、痰瘀互結證:取中極、地機、三陰交、合谷、太沖、豐隆為主穴。配穴:胸脅脹滿配期門、支溝。針刺行瀉法。

          2.耳針

          腎、腎上腺、內分泌、卵巢、神門。每次選4~5個穴位,每周2~3次。

          3.艾灸

         。1)關元、中極、足三里、三陰交。每次選3~4個穴位,每天一次。

         。2)取穴:關元、中極、腎俞、脾俞、命門、三陰交、血海。每次選3~4穴,用溫盒灸或溫針灸。每日或隔日一次。

         。3)取穴:關元、中極、足三里、三陰交、中脘。小艾炷附著皮膚,每穴灸5~7壯,每次取2~3穴,7次為一個療程。

         。ǘ┩夥蠓

          取川斷、五加皮、當歸、透骨草、丹參各50克,赤芍、川芎、乳香、沒藥、血竭各30克,牡丹皮、紅花、三棱、莪術各20克,共軋為小顆粒。將藥粒裝入布袋扎口,蒸40分鐘,待溫度適宜時敷少腹。每日一次,每次30~60分鐘,20日為一個療程。

          (三)中藥人工周期法

         。1)使用方法:應用補腎調周法,按4期論治。①經后期,或黃體酮撤退出血后,以滋陰養血、補腎為主,促進卵泡發育,常用方為歸芍地黃湯,藥用炒當歸、白芍、山藥、山萸肉、熟地黃、牡丹皮、茯苓、澤瀉、川斷、桑寄生、懷生膝等。②經間期即排卵期或排卵前期,以補腎調氣血,促排卵為重點。常用方為補腎促排卵湯,藥用炒當歸、赤白芍、山藥、熟地黃、牡丹皮、茯苓、川斷、菟絲子、鹿角片、山萸肉、五靈脂、紅花等。③經前期,以補腎陽為主,健全黃體功能,常用毓麟珠加減,藥用炒當歸、赤白芍、山藥、熟地黃、茯苓、白術、川續斷、菟絲子、紫石英、炒丹皮、枸杞子等。④行經期,應活血調經,促使月經正常來潮,常用方為五味調經湯,藥用丹參、赤芍、五靈脂、艾葉、益母草。

         。2)適應證:適用于排卵障礙者。

          (四)中藥加針刺人工周期法

         。1)使用方法:①經后期:熟地黃、枸杞、覆盆子、菟絲子、當歸、女貞子、續斷、桑寄生、仙靈脾、黨參、澤蘭、丹參。偏陽虛者加肉蓯蓉、仙茅。從月經或黃體酮撤退性出血的第4天開始,每日一劑,共6~8劑。②排卵期:桂枝、桃仁、紅花、當歸、川芎、丹參、香附、烏藥、熟地黃、枸杞、菟絲子、仙靈脾。于周期第12~15天左右,每日一劑,此期加用針刺促排卵。穴位選擇:中極、三陰交;大赫、氣海。月經周期第12~15天,以上兩組穴位交替針刺,每日一次,平補平瀉,留針30分鐘,每5分鐘捻轉一次。③經前期:熟地黃、枸杞、菟絲子、覆盆子、巴戟天、肉蓯蓉、續斷、仙靈脾、鹿角片、當歸、黨參、紫石英。于月經周期第16~28天,隔日一劑,后期可加入舒肝理氣藥。④行經期:當歸、川芎、熟地黃、丹參、澤蘭、茺蔚子、香附、川牛膝。月經第1~3天服用,每日一劑。

         。2)適用范圍:適用于排卵障礙者。

         。3)注意事項:針刺不能多次反復使用,以免耗損陰分。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關搜索: 多囊卵巢綜合癥
          發表評論 進入詳細評論頁>>
          驗證碼:點擊我更換圖片

          明星靚妝

          心理

          美容化妝技巧

          整形

          版權所有 健康資訊網 不良信息舉報 admin@jknews.cn 業務聯系: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

          免責聲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由發布企業負責,健康資訊網對此不承擔任何責任。

          快3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