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 id="15nrh"></rt>
    1. <cite id="15nrh"></cite>
        <rt id="15nrh"></rt>
        文章
        你現在所在的位置: 健康資訊 > 中醫 >

        頸源性眩暈可嘗試艾灸治療

        http://www.erinstocks.com  2010-04-12 13:03:01  未知  編輯:admin

          眩是視物昏花或眼前發黑,暈是自感身體或外界景物旋轉擺,站立不穩,二者同時出現,并稱眩暈。頸源性眩暈,顧名思義,就是主要由頸椎病變而引起的一種繼發性眩暈,常于頸部活動時出現,特別是猛然扭轉或過度后屈頸部時易于引起,也常發生于體位改變時。一般發作時間短暫,數秒至數分鐘不等,亦有持續時間較長者。表現為多種形式的眩暈,有時惡心、嘔吐甚至大汗淋漓,致使閉目不敢動。甚或輕微活動也可出現,如臥床、起床以及夜間翻身時均可引起。晨起時可發生頸項或后枕部疼痛。部分患者可出現頸神經根壓迫癥狀,如手臂發麻、無力,持物不自主墜落。半數以上患者有頭痛,多局限在頂枕部,常呈發作性跳痛。藥物治療往往療效不佳。一般認為頸椎如有鉤椎關節增生、寰樞椎半脫位、寰樞椎不穩等疾患壓迫或刺激椎動脈產生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或寰椎后上方椎動脈溝先天畸形成環狀,包繞椎動脈第三段,此處椎動脈多一個骨性環包繞,易受壓迫或刺激引起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產生溝環綜合征而誘發眩暈。中醫學稱為“眩冒”、“!。

          從頸源性眩暈的臨床表現及辨證,當歸于中醫學的因虛而致之眩暈。

          治療時選取百會、足三里、風池、神闕穴。令患者取舒適的俯臥位,將百會和風池兩穴局部各1厘米范圍的頭發剪掉,將艾絨做成蠶豆大小的柱狀放于穴位上用線香由其頂端點燃令其自燃,當患者有溫熱感時,術者用一濕潤的紗布將艾柱火壓滅,再另取一相同艾柱放穴位上如法施術,反復施術至患者覺百會穴處有溫熱感向腦內滲透為度。(灸后如穴位處有如米粒大小水泡不必做特殊處理,十余日后可自行吸收、結痂,待結痂自行脫落。)囑患者自行在家施艾條溫和灸足三里、神闕穴每穴15分鐘(右手如持筆寫字狀使艾條與局部皮膚成45°角,將艾條的一端點燃對準穴位處, 點燃的艾頭與皮膚的距離約一寸左右施灸,以局部溫熱、泛紅但不致燙傷為度)。每日一次,連續5次一療程。

          同時需注意的是有前述原發病的患者,在采取艾灸法治療的同時還要積極治療原發病,才能使該病得以徹底根治。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關搜索:
          發表評論 進入詳細評論頁>>
          驗證碼:點擊我更換圖片

          明星靚妝

          心理

          美容化妝技巧

          整形

          版權所有 健康資訊網 不良信息舉報 admin@jknews.cn 業務聯系: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

          免責聲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由發布企業負責,健康資訊網對此不承擔任何責任。

          快3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