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熱敷頭部對老人健康有利
肚子疼,用熱水袋敷一會兒;落枕了,熱敷一下脖子……可以說,熱敷已成為一種家庭常用的輔助治療手段。
中國中醫科學院老年病中心主任李躍華教授說,熱敷有提升患部溫度,使皮下血管擴張,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快局部組織新陳代謝等作用,利于疾病恢復。它還能提高組織的抗菌、抗炎能力,使炎癥消退。
還可促進藥物吸收,增強藥效。如針眼初期、細菌感染性角膜炎、眼挫傷等,通過熱敷,可明顯減輕疼痛,對白內障、青光眼也有輔助治療作用。耳病如聽力衰退、耳鳴,熱敷也可幫忙,它能促進耳部、頭部血液循環從而改進聽力。頭部疾病如高血壓頭痛、頭暈等,熱敷可緩解癥狀。
老人的某些疾病。如眼病、耳病、頭部疾病,熱敷效果都比較好。
常用熱敷方法有:濕熱敷法,將毛巾在50攝氏度左右的熱水中浸濕后擰干,皮膚表面覆蓋一層紗布或涂抹凡士林,然后將濕毛巾熱敷。干熱敷法,常用熱水袋。用熱水袋裝入1/2至2/3的熱水,排出其中的空氣,擰緊塞子,用布或毛巾包好,放在需要熱敷的部位。不過,干熱法的穿透力不如濕熱法。
熱敷小腦,緩解頭暈?蓪崦矸庞谀X門上5分鐘,每天兩次,能起到健腦的作用,對暑天老人常見的頭暈、高血壓等有防治效果。出現頭痛的老人還可熱敷額頭、太陽穴、頸部等位置,每天3—5次每次20—30分鐘。
熱敷耳朵,改進聽力。先用熱毛巾掩蓋住耳朵一邊,過幾分鐘后換另一邊,交替重復做5遍,每天2次。
熱敷眼部,緩解疲勞?奢p閉雙眼,將熱毛巾敷于眼上,保持呼吸自然,放松心情。但需要經常調換熱水,以保持足夠溫度。熏熱敷法,也適用于眼部熱敷?蓪40攝氏度左右的熱水倒入杯內,閉眼將眼部湊在杯口處。熱水內放入桑葉、菊花、金銀花等清熱消炎的中草藥,還有清熱明目的作用。
但也不是任何老人都適合熱敷。李躍華介紹,面部危險三角區感染、各種臟器出血、軟組織挫傷、扭傷、皮膚濕疹,應禁忌熱敷。另外冷敷可以使血管收縮,減輕局部充血,減輕疼痛,適用于鼻出血、軟組織鈍挫傷、關節扭傷早期和顱腦損傷、腦溢血、高熱頭痛等。做冷敷時,如果感到不適或疼痛,應立即停止,每次冷敷時間不宜過長,20分鐘即可。
(實習編輯:賴金玉)
- 發表評論 進入詳細評論頁>>
-
健康新聞必讀 疾病要聞 | 黑新聞 | 性新聞 | 社會萬象 | 明星熱點 | 奇聞趣事
情感婚姻熱點關注
- ·海峽愛心捐助抗疫情 共克時艱暖人心03-04
- ·很后悔第一次沒了怎么辦?有沒有假的01-10
- ·不是第一次怎么隱瞞?求假裝落紅成功12-25
- ·久久享欲增大膏有效果嗎? 大家千萬別12-16
- ·每天化妝“涂口紅”的女人,5年后有11-13
- ·沒學歷沒經驗該如何攢下自己的第一桶06-21
- ·冬天喝湯養身,但你都喝對了嗎?04-18
- ·如何開訓練營? 仁仁家教官突擊——03-21
- ·怎樣美白祛斑?生活中祛斑常見的方法09-07
養生熱點排行
- ·黃金線雕真能逆齡嗎、GPT黃金線雕怎2018-12-17
- ·GPT黃金線雕怎么使用的、黃金線雕怎2018-12-17
- ·GPT黃金線雕真能抗衰嗎、黃金線雕代2018-12-17
- ·黃金線雕現在代理賺錢么、gpt黃金線2018-12-17
- ·黃金線雕真能抗衰嗎、黃金線雕真能逆2018-12-17
- ·睡前吃面包,跟惡夢說再見2009-08-26
- ·泡腳方法不當養生變受罪2010-04-09
- ·養生延年 叩齒咽唾2010-04-09
- ·慢性病患者如何安然過冬2010-06-10
- ·壽星身上的長壽“三寶”2010-04-09
- ·為什么現代人更容易上火?2010-04-09
- ·隨時隨地拉拉筋 輕松就長壽2010-04-09
- ·健康生活,要好好對待尿道2009-08-26
- ·發脾氣?傷了你的肝2010-04-09
- ·辦公室的常用健身操2010-04-09
- ·施氏十二字養生功2010-04-09
- ·中醫養生 話“七情”2010-04-09
- ·《黃帝內經》中養生三原則2010-04-09
- ·中醫說 十大健康養生習慣2010-04-09
- ·清早第一口應選擇溫熱食物2010-04-09
明星靚妝
- ·飲食 | 積極配合落實掃碼行動 打贏“津門戰役”
- ·養生 | 宏興牌長春寶口服液(丸)的市場定位及認知
- ·飲食 | 辟謠!一篇文章讓你全面了解近視手術
- ·養生 | 為什么皮膚科醫生皮膚都很好?劉麗醫生告
- ·飲食 | 濟和堂:讓患者踏實放心的中醫專家肖延齡
- ·飲食 | 高檔鹽比普通鹽貴在哪兒?
- ·養生 | 特別的建議給冬季健身的你 運動量 挑戰不
- ·飲食 | 亂貼秋膘加重脾胃消化負擔 秋日養生摩羅
- ·養生 | 整脊槍應該如何選呢?
- ·飲食 | 正韻清發現清朝秘方,消除胃脹胃酸胃炎胃
心理
美容化妝技巧
整形
免責聲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由發布企業負責,健康資訊網對此不承擔任何責任。